
【10月6日入荷】竹林姊妹:從中國到美國,雙胞胎拐賣、收養、離散的真實故事/竹林姊妹:从中国到美国,双胞胎拐卖、收养、离散的真实故事 芭芭拉·德米克
- 作者: 芭芭拉·德米克
- 原文作者: Barbara Demick
- 譯者: 洪慧芳
- 出版社:麥田
- 出版日期:2025/09/27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6263109643
- 規格:平裝 / 400頁 / 21 x 14.8 x 3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
- 出版地:台灣
不僅提供了一扇窺見過去半個世紀裡瞬息萬變的中國的絕佳窗口,
展示中國最惡名昭彰的政策所留下的深遠影響,
同時也講述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◆◇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◇◆
『這本書有力地證明了,沒有人能在不讀德米克作品的情況下真正理解中國,
因為她挖掘出政府想要掩埋的故事。』──歐逸文(Evan Osnos)
極權、由上而下的壓迫仍是德米克的核心關懷,
新書中,她將從一對誕生於中國的雙胞胎命運,來探討中國的一胎化政策與跨國領養議題。
▍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──偽造孤兒
2000年,幾分之差,芳芳和雙潔先後於湖南邵陽的鄉村家庭呱呱墜地,卻因一胎化政策,使得兩人命運丕變,芳芳輾轉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,兩姊妹就此分隔兩地。芳芳的養父母以為他們是在「做善事」,領養遭親生父母遺棄的中國孩子,卻不知實情是國際上領養兒童的需求激增並有利可圖,中國當地官員強行從農村帶走幼兒,把他們賣給孤兒院,孤兒院再將孩子轉賣到國外。在一胎化政策下,貧困的家庭無力面對高額罰款與政權威脅,只能被迫放棄珍愛的孩子。
▍《洛杉磯時報》的報導間接促成分離雙胞胎的重逢之路
芭芭拉.德米克曾擔任《洛杉磯時報》的北京分社社長,在中國進行了七年多的報導。她對收養問題的懷疑始於2007年搬到北京之後,當時她看到中國父母驕傲地牽著女兒的手,難以想像中國社會對生育女孩的文化偏見根深柢固。2009年,德米克在《洛杉磯時報》發表文章〈拐賣的中國嬰兒成為國際收養的供應源〉(Stolen Chinese Babies Supply Adoption Demand),附帶一篇關於芳芳和雙潔的故事。這篇文章是最早揭露中國跨國收養背後腐敗問題的報導之一,顛覆了許多西方收養家庭認為他們是在「拯救被遺棄兒童」的敘事,並提及2002年5月30日,芳芳是如何被計生官員從舅舅家強行帶走。這篇文章引起了以斯帖養母瑪莎的注意,她從中發現以斯帖的身世與文章中描述的被綁架雙胞胎驚人吻合。
如今,曾經的芳芳已改名為以斯帖,在德州當攝影師。德米克生動地描繪了那個感受到「神的呼召」而收養芳芳的基督教家庭,他們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場綁架。透過德米克不懈地調查報導和尋找這些失散兒童的活動家的努力,這對失散多年的姊妹是否終能重逢?若真能相見,她們還能重拾完整的人生嗎?
德米克在書中全面審視了中國一胎化政策(1979-2015)的起源、其殘酷性及長期影響;國際收養的興起和支持它的宗教思潮;以及罕見的雙胞胎分離現象。藉由分別追溯以斯帖和雙潔在美國和中國的人生,她也進一步探討和質疑:人們對於東西文化和社會的廣大幻想(或偏見),究竟是如何被創造而影響生活於其中的微小個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