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10月10日入荷】別江/Other Rivers: A Chinese Education 何偉/彼得海斯勒
- 作者: 何偉
- 原文作者:Peter Hessler
- 譯者: 馮奕達
- 出版社:八旗文化
- 出版日期:2025/10/01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6267509838
- 規格:平裝 / 480頁 / 14.8 x 21 x 2.5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提到當代中國的報導文學書寫,我們絕對不會繞過何偉這位作家。1996年,何偉以美國和平工作隊(Peace Corps)志工的身分到中國,在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當師專老師教英文。那年何偉二十七歲,有兩個學位,單身,沒有正職工作,笑稱自己是「家裡蹲」,他只有滿滿的教學熱情,跟手中的一支筆。
2001年,描寫自己三年旅居涪陵日子的《江城》出版,不只何偉自己沒有料到,當初退他書稿的諸多美國出版社也沒料到,《江城》竟然成為美國、歐洲及許多國家讀者認識中國的窗口。2006年《江城》被譯為中文版,也讓中文世界讀者知道,原來有位美國人在中國住了三年,寫下他對中國的所見所聞。
2019年,何偉又回到中國,這次他在四川大學與匹茲堡大學聯合設立的學院任教,開了一門「非虛構寫作課程」。他在此同時,他和妻子也將一對雙胞胎女兒送入四川當地一所公立小學就讀,她們姐妹倆是班上唯一的西方人。
二十年前,何偉初到中國時,那時他在涪陵師專教的學生多半來自貧困農村,父母能給孩子們的資源有限,他們力爭上游是為了能脫貧,雖然日子過得艱辛,但對未來仍充滿期望。後來這些學生有的當上老師,有的做生意,也有的赴海外工作,多半都已結婚生子,何偉稱這些涪陵學生是「改革的一代」,是中國那些年經濟起飛的最佳寫照。
二十年後,何偉在新書《別江》中描寫,他遇到了一群2000年後出生的大學生。這些學生幾乎來自城市,因為一胎化政策,多半是家中的獨生子女,乘載父母的許多資源跟「殷殷期盼」,升學求職競爭也比以往更激烈,也更「內捲」。何偉稱他們是「習近平的一代」,很聰明,很有想法,但由於國家牢牢控制著社會,明明是青春年華大學生,卻「有著老靈魂。他們曉得事情的道理,也了解體制的缺點」,但對未來不抱任何幻想,也不願反抗既有制度。
從《江城》到《別江》,是兩代人的改變,也是中國近二十年來發展的軌跡。但也如何偉在《別江》中所說的:「一個國家在社會上、經濟上與教育上經歷這麼大的改變,怎麼政治還停滯在那,甚至還倒退呢?」一切都變了,卻也都沒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