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/蒋介石的人才库与现代中国的命运 張瑞德, 馮啟宏/张瑞德, 冯启宏

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/蒋介石的人才库与现代中国的命运 張瑞德, 馮啟宏/张瑞德, 冯启宏

  • ¥6,000
    単価 あたり 
税込 配送料は購入手続き時に計算されます。


  • 作者: 張瑞德, 馮啟宏
  • 出版社:臺灣商務
  • 出版日期:2024/11/0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570535983
  • 規格:平裝 / 480頁 / 17 x 23 x 2.88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打破蔣介石一人獨攬的刻板印象,究竟他多麼重視人才智囊的存在?
他是如何延攬、培養及運用各類人才,而這些人才又如何影響近代中國的命運,
讓我們一同剖析這位軍事強人的人才庫。


  蔣介石為軍人出身,和知識界素無淵源,北伐成功統一全國後,百廢待舉,常有人才不足之歎。九一八事變後,蔣介石陸續成立一些智囊機構,延攬大批青壯年學者專家為其出謀獻策,不僅使得政權基礎得以擴大,蔣介石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有所提升。

  由蔣介石直接掌控的這些智囊機構,在沒有內憂外患的安定環境下,尚可規劃若干建設方案,並逐步付諸施行,但是當這批具有使命感、較無官僚氣息、重視科學決策、實事求是不重意識形態的學者專家一旦外放至正式行政體系後,則表現不一。一般說來,在文教、外交或是與其所學相關的領域,較易有突出的表現;如果在其他領域,則表現得未必即優於一般的官僚,主要原因在於歷練和政治手腕均有所者不足;至於對付中共,則遠非這批學者專家所能勝任。更有進者,這些智囊機構由於為蔣介石所直接掌控,才得以擁有較高的效率和效能,因此其成功經驗並無法複製於一般行政體系,反而破壞了正常體制的運作,造成黨政機構效率的低落和疏離感,更助長了學而優則仕和過分迷信「科學管理」的風氣,其流弊直至今日仍未見稍息。

  蔣介石除了設置智囊機構延攬專家學者外,另在黨內設置中央訓練團及各種訓練班隊,在侍從室內設置人事處,專司人才庫的建檔、選訓、考核的分發運用。不過幹部訓練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心思想,成效有限;派系的掣肘,則使得人才庫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,和國民黨以黨領政的理念大異其趣。

  得人才者得天下,失人才者失天下。本書不僅挑戰學界既有的幾種研究典範,為民國政治史和學術文化史提供另一種觀察視角,政商界人士和關心歷史未來走向的一般讀者,也可從書中獲得靈感和借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