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先知書/先知书 馮象譯註/冯象译注
- 譯者: 馮象
- 出版社:牛津大學
- 出版日期:2020/07/01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9888678853
- 規格:精裝 / 672頁 / 16.8 x 22.8 x 9.4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- 出版地:香港
馮象聖經譯本,牛津大學出版社已出版了《摩西五經》《智慧書》及《新約》,並先後出了修訂版。《先知書》作為希伯來聖經的一部分,繼《摩西五經》及《智慧書》的出版,價值自不待言。希伯來《聖經》的編排,是三分法,即聖法(torah,摩西五經)、先知(nebi''im)、聖錄(kethubim)。先知又分前後:“前先知”接續摩西五經,鋪陳聖史,從摩西辭世後約書亞揮師入侵迦南(古巴勒斯坦),以色列十二支族定居福地寫起,到巴比倫滅猶大,毀聖城,子民入囚;習稱“歷史書”。“後先知”反思聖史,彙集先知言論和著述,載以賽亞、耶利米、以西結三大先知,各作一卷,並十二小先知,何西阿至瑪拉基合抄一卷――所謂“大”“小”,指作品篇幅,並非地位高下的分野――共四卷,總名“先知書”。
聖書記載,希伯來先知的始祖,是亞伯拉罕。自聖祖以降,以色列先知輩出,其集大成者為摩西。這些故事告訴我們,希伯來先知同周邊各國的先知、術士、占星家一樣,也是人神間的中介或中保,善預言、作法、觀兆,能替人禱告並訓誨子民;在經書中又名視者,獲異象者,上帝之人。
先知預言,來自神的啟示,而神諭的授受是不拘途徑的,包括彈琴奏樂、托夢跟“魂遊象外”;不論看見、聽到或嗅得,均稱異象。儀式可以一個人做,亦可數人乃至成百上千一起舉行,集體陷於迷狂。這在古代近東,是標準的求徵兆、施神跡的做法。公元前八世紀起,有些先知的“工作方式”變了,經常上聖殿和街市佈道,向百姓談論國事,批評這個譴責那個,儼如“公共知識分子”。其言說經門人輯錄整理、補充闡發,流傳開去,便是先知書的文獻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