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何偉眼中的中國: 從江城到別江的20年 何偉作品集:江城/ 甲骨文/ 尋路中國/ 奇石/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/ 別江
- 作者: 何偉
- 原文作者:Peter Hessler
- 譯者: 吳美真, 盧秋瑩, 賴芳, 馮奕達
- 出版社:八旗文化
- 出版日期:2025/10/01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6267509784
- 規格:平裝 / 3152頁 / 14.8 x 21 x 17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「中國觀察」、「報導文學」、「非虛構寫作」殿堂級作家──何偉
20年作品合集 ╳ 全新修訂 ╳ 印簽典藏書盒一次收藏
★隨書加贈精美書籤(18cm*8cm)四枚★
2001年《江城》英文版出版、2006年首度在台灣面世,
從《江城》、《甲骨文》、《尋路中國》、《奇石》、《埃及的革命考古學》到《別江》,
何偉的作品,是這個時代了解中國、投入報導寫作,
勢必要攀爬的崇山,要橫渡的江水
提到當代中國的非虛構寫作,我們絕對不會繞過何偉這位作家。1996年,何偉以美國和平工作隊(Peace Corps)志工的身分到中國,在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當老師教英文。
那年何偉27歲,有兩個學位,單身,沒有正職工作,笑稱自己是「家裡蹲」,他只有滿滿的教學熱情,跟手中的一支筆。
一切故事,就從這裡開始……
【江城】──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
在幽緩慢活的韶光流轉中,在變動劇烈的一片向榮裡,何偉依江而居,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,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。何偉非虛構寫作的發源地,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。
【甲骨文】──見證中國的變化、歷史的滄桑
如果只能選一部作品來認識1990年代的中國,那便是何偉的《甲骨文》。何偉以親訪實證、考古調查為經緯,再以記者的筆法布局出恢弘格局。他讓人物來口證中國變化、讓古物來見證歷史滄桑。
【尋路中國】──駕車奔走於躁動的國度
在一個人人奔走於途,卻又不知自己將走向何方的躁動國度裡,何偉用帶著人性暖意的目光,記錄中國各個角落裡的人生悲歡百態,構築出平凡小民在現代中國經濟快速起飛、社會急遽變動時代下的處境。
【奇石】──改寫於《紐約客》的深度報導精選輯
從美國華盛頓國會、中國共產黨權力核心避暑勝地北戴河;從日本黑道、中國城鄉到美國西部,何偉以一貫溫和又極其銳利之眼,縱情遊走其間,展開犀利細膩的人情觀察。
【埃及的革命考古學】──旅居開羅期間的紀錄回憶
以「阿拉伯之春」與埃及軍事政變為背景,他聚焦政治巨變、他巡禮上埃及考古遺址、他書寫普通底層人的生命故事。他是新聞記者,也是日常觀察者,為古老文明留下一段動盪的現代史。
【別江】──2025年,重返中國任教最新作品
二十多年前,何偉在《江城》記錄下快速發展的中國,二十多年後,何偉重回中國,撫視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「他鄉」。中國這二十多年的變化,將攤開在你我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