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內經/黄帝内经

黃帝內經/黄帝内经

  • ¥3,300
    単価 あたり 
税込 配送料は購入手続き時に計算されます。

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譯者: 朱斐
  • 出版社:新視野NewVision  
  • 出版日期:2018/11/14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869626941
  • 規格:平裝 / 560頁 / 15 x 21 x 2.8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《黃帝內經》由《素問》和《靈樞》組成,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,大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。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,創立了中國醫學的理論體系,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,始終指導著中國醫學的發展,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。《素問》《靈樞》各有九卷,八十一篇,所論內容十分豐富,包括陰陽五行、臟象氣血、腧穴針道、病因病機、診法病證、治則治法、醫德養生、運氣學說等,較  為詳盡地論述了人體生理、病理、診斷、治療的有關內容,突出了古代的哲學思想,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,從而成為中醫的基本理論。

  流傳了兩千多年的《黃帝內經》是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中醫理論經典,書中提出的天人合一、陰陽平衡、順應四時等理念,一直被人們視作養生保健的最高準則。黃帝擁有一支通曉醫藥的能人隊伍,如岐伯、雷公、伯高、少師、少俞等。書中敘述群賢研究醫療的心得,都鞭辟入裏,後人難以望其項背。在遠古時代,沒有注射筒、血壓計、體溫計等基本的醫療器材,更沒有顯微鏡、X光、超音波、斷層掃描等複雜的檢驗設備,也沒有經過多年臨床試驗的藥物。那麼,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擁有如此高的智慧,能夠建立起一套顛撲不破的醫學理論呢?

  如同道家經典的玄妙縹緲,《黃帝內經》的內容也十分深奧,後人很難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,雖然歷代名家批註迭出,但大多無法成為天下公認的範本,即使是金元四大家也只能參透其中的一部分。試問在科學昌明的現代,醫學家們能否追根究底,一窺這部寶典的全貌與真髓呢?

  有位學者說:「得訣歸來好看書。」同樣的,若要讀懂《黃帝內經》,必須將貫穿書中的幾項基本元素詳加拆解,唯有進一步瞭解陰陽、氣血這些關鍵字匯的真實含義,剖析其物理規則,並用現代白話、科學語言來解釋,使其通俗易懂,才能拉近《黃帝內經》與我們之間的距離,讓我們充分得到它的灌溉與滋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