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蔣中正日記(1948)/蒋中正日记(1948) 蔣介石/蒋介石
- 作者: 蔣中正
- 出版社: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
- 出版日期:2023/10/31
- 語言:繁體中文
- ISBN:9786267370209
- 規格:精裝 / 420頁 / 19 x 26 x 5.88 cm / 普通級 / 部份全彩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民國三十七年(1948)是蔣中正主導民國政治前後近半世紀,最接近生涯谷底的一年。此時的蔣中正關注三個主要課題。
首先是行憲問題。國民大會代表(1947年11月)、立法委員(1948年1月)選舉的陸續完成,可視為國民黨「以黨訓政」階段的結束,「憲政政府」指日可待。3月行憲國民大會的召開,重頭戲在正副總統選舉及修憲問題,蔣在日記中如何看待副總統選舉的紛爭,通過《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》,以增修條文方式,凍結憲法部分條款,擴充總統行使緊急處分的權限,被蔣視為本次「國大最大功用」。行憲國大選出蔣中正為首任總統,5月20日就職。
第二是財經改革問題。交涉美國對華援助,最耗心神,對美方主事者的怨望,尤溢於日記中。4月2日《援華法案》(China Aid Act)終於在美國國會通過,已緩不濟急。蔣決定暫時維持黨務現狀,優先推動財經改革,發行金圓券,派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實行財政經濟改革,抑制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。「上海打老虎」失敗,監察院介入調查揚子公司案。
此時國共內爭轉入「戰略決戰」階段,年底的三大會戰:遼瀋會戰(1948年9月至11月)、徐蚌會戰(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)、平津會戰(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),國軍精銳盡失。此期間,蔣日記不僅詳錄戰報,呈現其與前線聯絡之梗概,及其作戰意志頑強,愈發未可屈撓等情。蔣即使想繼續伸張軍事抗衡的決心,然而前線全盤潰敗,人心普遍思和,黨內外氛圍已無法提供蔣行使權力的保證,使得其下野與否,不再是個人意願的問題,更是形勢催人的局面。